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皮影戲的演進

一)皮影戲的由來

  據說中國西漢的武帝,他的寵愛的李夫人生病死了,武帝每天想念,他無心管理朝政。有一位江湖術士自稱能召回李夫人的靈魂,他請武帝夜晚坐在帷帳外,帳內有燈光。不久,李夫人的影子果然緩緩的出現在帷帳上。其實,江湖術士只是利用紙人和燈光,讓武帝誤以為李夫人真的回來了,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皮影戲了。

 
(二)皮影戲的製作材料

  皮影戲藉由燈光的變化,由師操縱偶身上的細竹竿,一個個彩色的戲偶在窗影上忽上忽下,忽隱忽現,神祕又精彩。

  中國古代非常盛行皮影戲,利用動物皮革做成戲偶,上面的雕紋和色彩十分笁動美麗。中國北方產馬,戲偶的材料多用馬皮,驢皮南方產手牛,就用牛皮來雕刻,所以各地皮影戲偶的線條和風格都不一樣。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驚!猴駕著「私人飛機」--金剛鸚鵡

美國一隻猴子懶得自己爬樹,每天駕著金剛鸚鵡在天空翱翔,飛到屋頂對面的枝頭上。這幅奇異的景象被攝影師捕捉下來,讓人驚奇不已,卻也讓人忍俊不禁!

這隻松鼠猴(squirrel monkey)和兩隻色彩鮮艷的金剛鸚鵡是好朋友,牠輕鬆地爬到其中一隻鸚鵡背上,摟著脖子,鸚鵡便載牠飛上8公尺高的半空中,把牠載到屋頂對面的樹枝上,省掉一大段攀爬過程。



只是飛到對面枝頭上,猴子被媒體喻為「懶惰猴」。

拍下這些畫面的攝影師亞歷詹朵•賈拉米洛(Alejandro Jaramillo)今年23歲,他是在哥倫比亞的聖奧古斯丁(San Agustin, Colombia)一處鄉村旅館,見證這段可愛又特別的友情。他發現這隻猴子和一對金剛鸚鵡是「不分你我的好麻吉」,常常一起吃東西、一起玩,鸚鵡們甚至任勞任怨地當牠的「私人飛機」。



這幅景象讓人感到驚奇,卻也讓人忍俊不住、捧腹大笑。美國媒體稱這隻松鼠猴為「懶惰猴」,居然懶到不想自己爬樹,要靠鸚鵡來載牠。有時候旅館老闆也看不過去,還會故意潑水,要猴子「快點下來」。


猴子對狗說:「你羨慕嗎?」


「我要到那邊去,麻煩你了!」

猴子每天熟練地爬到鸚鵡身上,神氣地在天空翱翔,似乎在炫耀自己有一架比筋斗雲還美麗的專屬飛機,有時牠彷彿還會指揮鸚鵡自己要到何處,而兩隻金剛鸚鵡也非常有義氣,從來不會害牠摔下來。


松鼠猴就像駕著「私人飛機」,看起來太過神氣,旅館老闆有時也看不下去。

沒有人知道猴子是怎麼馴服兩隻金剛鸚鵡,也許牠們還擁有「先人」的智慧,是人類後輩料想不到的!

布袋戲的演進

(一)布袋戲的由來

  相傳明朝末年,福建泉州城裡有位窮苦潦倒的書生,名叫梁炳麟,一次在往京城考試的路上,他夢見一位白髮老公公在他的手上寫下“天歸掌中”五個字,他以為此赴考定能金榜題名,榮歸故里,結果他還是名落孫山,失意之餘只好拿由傀儡戲改良的木偶來玩,以忘掉所有不快樂的,沒想到梁炳麟的木偶戲愈演愈好,很受當時人們喜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其後慢慢的經過後人的修改就演變成現代的布戲了。

 
(二)布袋戲裡的人物

  布袋戲的角色一般可分為生、旦、淨、丑四種,尤其外形與動作,就可以知道他們的角色個性:

 
1﹒生:屬於男生的角色,如溫文儒雅的文、威風八面的武生。

2﹒旦:屬於女生的角色,其可從髮型區分他們的身份。

白髮蒼蒼--老婆婆

露出額頭--已婚的少婦

額前有瀏海--未出嫁的少女

3﹒淨:有大花臉,以臉的顏色來區分他們的性格。

黑花仔--個性暴躁衝動

紅花仔--勇敢正直的忠義人物

青花仔--流氓.強盜或番將

4.丑:為滑稽逗趣的甘草人物

 
 

(三)布袋戲的音樂

  布袋戲後台的音樂包括:

1.弦樂:琵琶三弦,大二胡。

2.管樂:洞簫,笛,嗩吶。

3.打擊樂:堂鼓、拍鼓、大拍、小拍、鼓板、大鑼、小鑼、碗鑼、雙鈴、大鈸、小鈸、鐸。其中絃樂以琵琶為主,管樂以洞簫為主,打擊樂以堂鼓為主。

 
(四)布袋戲的演出成員與近況

  布袋戲是很受歡迎的民間戲劇,無論木偶,服裝或戲台都很講究,它演出的內容大都是歷史故事或民間傳統,而其演者場合多在寺廟慶典之時,演師運用靈活的雙手和多變的聲音,表達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配合著後台鑼鼓手的現場演奏展現出震撼的效果,演出時常令人感動莫名‧成熟的布袋戲成員組成約在六七人之間,一主演,二為助演,另外四人則專司文武場樂器演奏,近代較讓人熟悉的布袋戲團有李天祿的亦宛然,許王的小西園,黃海岱,黃俊雄的五洲園,張清國的國興閣最為有名,其中李天祿的學生遍及海內外,其戲團更是風靡歐洲各國‧黃俊雄的“雲洲大儒俠史豔文”當時在電視演出時,更使萬人空巷爭看史豔文的風采,可惜的是現在的野台布袋戲逐漸的漠落了,演出時常用錄音配音而演師只就著事先錄好的劇情內容演出,已無現場演出的震撼的感覺了‧

  而現今黃強華‧黃文擇兄弟的霹靂系列電視錄影帶的興起卻也提供了布袋戲迷另一種選擇,其利用電腦立體動畫的演出效果與天馬行空無所窒礙的劇情編排,更付予布袋戲新的生命‧

大口喝等於沒喝?你不知道的8個喝水祕密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在缺水的狀態下,會出現大腦萎縮的狀態,而且失水愈多,腦部萎縮愈嚴重,甚至跟患病2個多月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一樣。還好,趕緊喝上兩杯水,大腦就會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


身體缺水?聽起來像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如果喝的方法與時機錯了,就可能讓你身體缺水。而且水分不足時,身體不一定會用口渴的方式告訴你,而是不知不覺地從其他地方吸收水分。


想要讓身體隨時隨地不缺水,學習8個喝水法,不用花力氣花大錢,就能夠靠喝水養生。


1.睡前喝水,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
這是真的。


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哈佛大學的研究曾發現,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


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影響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風險,所以除了腎結石的人外,只要睡前1~2小時有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


泡溫泉或三溫暖前最好也先喝水,這些活動也會流很多汗,血液變濃綢又遇到高溫的環境時,會增加心血管的壓力。


2.一起床就喝水 ,改善便秘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擺在床頭,一坐起床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


常溫冷水比溫開水更能刺激腸子蠕動,但勿低於常溫,太冷的水反而會抑制腸子蠕動。


至於喝溫鹽水,醫生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加鹽有助排便。加上睡眠中身體已經消耗許多水分,所以喝鹽水反而會令人更加口乾,尤其早晨時血壓通常較高,血壓高的人最好還是喝溫開水就好。
3.運動前先喝水,表現更亮眼
大多數人習慣運動完才喝水,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在運動前就先喝一杯水。


因為運動的目的是訓練肌肉並增加血液循環,當血液中水分充足,運動時血液流動才會更順暢,供應肌肉與細胞充足的氧氣與養分,讓運動表現更好,不易疲累,也可避免中暑。


4.喝酒時,也要多喝水
喝下啤酒時感到清涼暢快,別以為是在補充水份。酒精含有利尿的成分,喝酒後跑廁所,排出的都比喝下去的多,因為酒精成分已經悄悄地把你身體其他地方的水分帶走了。而且酒精會使血管擴張,體溫上升,也容易造成大腦跟身體缺水。


因此喝酒的同時,也別忘了同時補充水分,可以減少隔天起床後口渴、皮膚乾燥的情況,也有助減輕隔天的頭痛。


也不要把茶、咖啡、可樂算入每天所需的水分中。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含高量鉀或檸檬酸的果汁,都有利尿作用,會帶走身體多餘的水分,因此不能把這些飲料算入你所需要的水分中,最多只能減半計算。


早起的第一杯水,也別用果汁、牛奶、咖啡或奶茶取代。新店慈濟醫院腸胃科醫師王嘉齊說,果汁、牛奶算是食物,喝下去後腸胃就得開始消耗能量去消化這些脂肪與糖分了。而空腹喝茶與咖啡則易傷胃。


5.焦躁疲憊時,喝杯水立即頭腦清醒
劉桂蘭中醫診所中醫師樂英如說,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除了口渴,舌頭或嘴唇太鮮紅、乾燥、手心與腳掌發熱、乾咳、便秘等情況,都可能是身體缺水的表現。此外,眼睛或皮膚乾澀,也需要多補充水分。


突然感到沒來由的疲累、情緒焦慮、暴躁、或者大腦沈重且注意力無法集中時,也可能是缺水的表現,試著喝一杯水來恢復活力。老人家改變姿勢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暈眩時,也可能是缺水造成血液量不足所引起。


一天平均約要喝2000cc左右的水才夠,但應平均分配在一天當中補充,讓身體隨時都不缺水。也要依照活動量做調整,像是泡熱水澡、夏天長時間在外或待在冷氣房內,都要多補充1~2杯水。


樂英如提醒,有些人覺得水很難喝,是因為水分運送及消化的功能較差,只要喝完一杯水就覺得肚子脹、不舒服。所以,如果覺得喝水很不好喝,也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的訊號,就要針對根本的問題就醫改善。
6.天黑後才煮開水,水質最佳
江守山建議,最好晚上燒開水,水質會最佳,因為水管一整天已經被大量用水清洗乾淨了。早上起來若立刻燒開水,水質最不好,因為水管靜置一個晚上後,容易沈積各種髒物、雜質。


此外,用來消毒自來水的氯在接觸水中的有機物時,可能會產生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三鹵甲烷。所以當開水煮沸至100度時,要打開蓋子多煮3~5分鐘,以去除水中的三鹵甲烷。


但打開蓋子後,你別站在旁邊,並且要同時打開抽風機。因為三鹵甲烷揮發成氣體時吸入,比溶解在水中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由於無法確定水管中是否含有過量的鉛,江守山提醒民眾可考慮加裝濾水器。


7.大口喝水,等於沒喝,切記要小口喝
不管是不是大量流汗後,只要喝水時,都要小口小口地喝,因為一次灌下太多水時,腎臟會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便會加速排尿的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地。


而且喝水喝太快,也容易引起脹氣。


8.瓶裝水真的容易長細菌
網路上流傳,喝瓶裝水之後,瓶口過一天就會長出許多細菌,這個說法是真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帶水壺。


王嘉齊說,只要是瓶裝的飲料,開罐後都很容易長細菌,儘量不要嘴巴貼著瓶口喝,且不要連續幾天都重複使用同一個瓶子。


也不要將瓶子放在車上日曬,使塑膠瓶內的化學物質溶入水中。


不過,即使是水壺,也要記得每天清洗吸管與瓶身,不鏽鋼的材質則比塑膠的好。


▼胃腸不好的人,怎麼喝水?


最好的方式,是餐前半個小時喝水,這樣可使腸胃道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而餐後要等待2個半小時才喝水,避免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


尤其是胃灼熱、胃潰瘍的人,因為水可溶解胃中自然分泌的重碳酸鹽,成為胃酸通過胃壁黏膜的緩衝劑,水分不足時,胃酸的緩衝消失,胃酸就會侵蝕胃壁,造成胃灼熱。


▼腎臟病患者怎麼喝水?


腎臟病患者、肝硬化合併腹水或者心臟衰竭的患者,因為腎臟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因此需依照醫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


遇到很渴的時候,可以用含冰塊的方式,緩解口渴的感覺,並同時控制水分攝取。而服藥則改在吃最後一口飯時,配一口湯一併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藥,對腎臟病人來說可能多了些。


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當發現攝取水分兩天後,排尿量沒有跟著增加,且出現水腫、體重增加約2公斤、容易喘的情況,就要就醫。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用photoshop作一個標題Title

使用技巧: 1.寫字並套用各種樣式 2.上網複製―個公牛圖片去背 並用移動工具拉到圖層0上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吃得健康養生又防癌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養生之道,所謂「病從口入」就是不當飲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常吃醃漬食物尤其是「鹹魚」的人較容易罹患鼻咽癌;過量的燒烤、醃漬物則易誘發胃癌,而飲食與癌症的關係更高達60%以上,但專家認為百分之卅的癌症是可以藉由飲食來預防的。
減少癌症上身的風險,以五穀根莖類當主食,配合適量蛋豆魚肉攝取,再加上多吃蔬果,正確的飲食態度及觀念,可降低癌症的侵犯機率,也可增進你我身體的健康。
預防癌症,飲食可從以下8大要訣著手
(一)新鮮有變化的均衡飲食:吃新鮮、有變化的飲食,因人體所需的每一種營養素須從不同的食物中獲得,導致癌症原因有很多,不只單一因素或單一食物所導致,所以無法從單一食物的攝取來達到防癌效果,許多食物的營養素都是相輔相成互相配合,才能發揮其營養價值。因此,維持一個均衡飲食的模式是防癌的第一要訣。
  (
) 蔬果為防癌繫上安全帶:蔬果中有許多天然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另外蔬果中的植物性化學成分如:多酚類、植物固醇、類黃酮等,都可以防止自由基傷害減少癌細胞產生。
()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膳食纖維的功能是吸取腸內水份,使糞便體積增大,刺激腸內壁產生規律性的蠕動,加強腸道排泄能力,縮短致癌物質滯留在腸內時間,降低大腸癌的機會。所以每天都應攝取適當的纖維含量高之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全豆類等。也就是每日5蔬果,每天至少3份蔬菜2份水果。
  (
) 減少含高脂肪的攝取:油煎、油炸的食物有其特殊的香味及口感,深深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但油脂經由高溫烹調後(特別是多元不飽和肪酸的油脂沙拉油等),會產生許多的自由基及過氧化物等致癌物,因此這類食物吃多會增加致癌的機率。

  (
) 避免經常食用醃製、煙燻和燒烤食物:醃漬、煙薰、燒烤的食品,有其特殊的風味和色澤,因為在製品的製造過程中會添加亞硝酸鹽、防腐劑、食品添加物及許多鹽分等,特別是亞硝酸鹽在胃酸的作用下會形成亞硝酸氨,而形成致癌物,因此這類食品與胃癌、食道癌的發生有關。另外燒烤食物容易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致癌物質。蔬果中的維生素CAE等抗氧化物質,就可抑制致癌物的形成。

  (
) 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質:發霉食物的潛藏危機,因為黴菌滋生,會產生黃麴毒素污染。檳榔、煙草、農藥的殘留、抗生素的濫用、不當使用的食品添加物。

  (
) 限制攝取酒精性飲料:酒含有一些致癌物質或被致癌物質所污染,因此容易引發癌症,也會誘發粘膜組織的發炎反應產生組織變異。過量飲酒更會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而增加罹癌機率。
  (
) 維持正常體重,做適度的運動:1週至少5天,每天維持30分鐘適度的運動,如健走、騎腳踏車、游泳等,養成持續運動的好習慣。

老化從腿開始

健走可以減緩老化,因為鍛鍊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部位。 人體全身有近五百條肌肉,三分之二集中在下半身, 肌肉的持續力會隨年齡增長日漸衰退,
握力、臂力、背力等上半身肌力
到了六十多歲仍可以有二十多歲時的七成左右能力, 但下半身腿力卻只剩下約四成。
    故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懷特博士, 首先提出「腳是第二心臟」的說法;
常言也道:「老化從腿開始。」 下半身肌肉不夠強健,上下樓梯、跑步都會體力不支、氣喘如牛, 因為運動全靠大腿、小腿的肌肉操作,
一旦這些肌肉衰萎,人不僅無法維持正確姿勢,
而且易有疲勞、膝痛、腰痛等現象。 鍛鍊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
健走就是最理想、效果最大的運動。    健走時,配合緩而深的呼吸、雙臂擺動、大跨步快速前進等,
更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健走的好處,可以歸納為塑身與健康兩方面。

【走出好身材】
    肥胖是百病之源。即使輕鬆地走,也能消耗平常10倍以上的脂肪。 為了消除體內多餘的脂肪,在自然呼吸的情況下步行, 讓心跳維持再最高心跳數的5060%之間,
就能提升有氧運動的效能。
健走有效消耗身體熱量 
              時速(km/hr)      消耗300卡所需時間(min)    每分鐘消耗熱量(
   蹣跚走==>時速 3.0(km/hr)       3(min)消耗300      每分鐘消耗 2.7熱量()
散步走==>時速 3.6(km/hr)   100(min)消耗300      每分鐘消耗 3.0熱量()
自然走==>時速 4.5(km/hr)      90(min)消耗300      每分鐘消耗 3.3熱量()
健步走==>時速 5.4(km/hr)     70(min)消耗300      每分鐘消耗 4.2熱量()
 全力走==>時速7.2(km/hr)       38(min)消耗300      每分鐘消耗 2.7熱量()

    提起健走,飛躍羚羊紀政就眉飛色舞:「走路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 前幾年由於事業壓力、婚姻亮紅燈、自己沒注意等因素, 紀政不知不覺竟然發福,衣服從10號尺碼,改穿16號,腰粗腹大臀也寬, 她意識到自己過胖,也感到體力、健康都變差,1997年末她下定決心減肥。 她找出以前朋友送的一台簡易跑步機,每天工作完後回到家,   再累也要邊看電視邊雙手擺動、大步走跑步機, 半年之內,她不花一毛錢瘦了20公斤,
重新找回那充滿自信、高瘦苗條的標準身材, 穿上胖的時候不敢穿的漂亮衣服、T恤可以塞進褲子裡, 而且尿失禁的困擾不藥而癒,還能夠一口氣爬上大武山巔。
    從此以後,紀政逢人就鼓吹健走的好,
每天上班爬三層樓梯進辦公室,但為保護膝蓋,坐電梯下樓。
下班後回家,她仍是先走走步機,走出一身大汗, 沖過澡才簡單吃點稀飯,然後讀書入睡, 「每天都要走,就像每天都要吃飯一樣,」她說。
    假日她大多到野外如觀音山、水返腳(汐止)大尖山等,
參加健走活動,一邊運動一邊接近大自然,聽溪水淙淙,鳥鳴啾啾, 「聽到生命之歌,聽到入神,一點也不累,」她說。
    以健走減肥的秘訣在於每天至少走一萬步以上。 因為健走雖是有氧運動,一開始卻是以糖分為主要消耗能源, 大約20分鐘後,才會正式燃燒脂肪,
而且以成年男性平均每天攝取約2100大卡的熱量計算, 人體基本新陳代謝與在職場中消耗的熱量共約1800大卡,
意即有300大卡會堆積在體內, 消耗1大卡約需走30步,才能消耗完300大卡。


【走出健康來】   桃樂絲是美國蒙大拿州一位退休護士,她的雙親都在五十多歲時死於癌症, 而她自己也一直為哮喘及肺病所苦,一年平均住院兩次。 即使服用抗生素,病情依然不見改善,
桃樂絲覺得沮喪、失望,甚至感覺正一步步邁向死亡。
    偶然一次,她參加一項健康講座,主講的運動生理學家提到, 運動──尤其健走,有助於解決她的困境。 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桃樂絲,決定從散步開始嘗試,逐漸練習到快速的健走。 幾年後,不僅肺變得健康,與疾病、抗生素說再見,她還成為馬拉松選手。
    「健走是我的生命,」有一次走在落磯山分水嶺的稜線上時,
82歲的桃樂絲這樣對同伴說。 健走讓她感覺年輕25歲以上,可以擁有更多采的生活。
    多走路,多用雙腳,腦力、體力都會更好。 身體下半身包括背、腰、臀、大腿、小腿等肌群,
都與大腦、脊髓、神經互通訊息,且與腦幹有密切相關。
   健走可以預防疾病                    
  健走這「藥方」,如果每天服用, 可以減少20%罹患乳癌、30%得心臟病、50%罹患糖尿病的機會, 而且幫助你活得健康、活得長壽。
    最平凡的作為,常常有最不凡的效果 健走可以增加人體的心肺功能,增加骨頭、肌肉力量,解除緊張、控制體重, 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健走讓人感覺很好。

 


【遠離乳癌威脅】   據美國和《護理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一項長達20年的統計研究指出, 一週運動7小時上,可以降低20%的乳癌罹患率,
而最理想的運動就是健走。
  【預防心臟病】   人人都害怕自己是下一個心臟病患,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 一週健走3小時以上,可降低354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美國醫學學會也肯定,每天健走30分鐘,可維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狀況。 即使沒法每天空出一段時間健走,利用短時間走路累積也可有一定成效。
  【走離老年痴呆】   美國《自然》雜誌報導,60歲以上銀髮族,
一週有3天,每次45分鐘以上的健走運動,有助於維持較好的認知功能。
人體中最耗費氧的部位就是腦神經細胞, 深呼吸可以提供充分氧氣給腦部,促進腦神經細胞功能活化, 一邊健走一邊配合呼吸,可以獲得全身血液活絡與腦循環順暢的雙重效果, 腦血管重返強韌,自然就能預防健忘與痴呆。
  【健走能降血壓】 人入中年以後,血壓多半會上升,但步行可以減少荷爾蒙分泌
(因荷爾蒙促使血壓上升),因而減少血壓上升的機會;
其二是步行會增加牛膽酸的分泌,而牛膽酸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為了安全起見,高血壓患者應先跟醫師溝通了解身體所能負荷的狀況, 從散步開始,逐步進展到健走,但每次還是要持續30分鐘以上。
【預防動脈硬化】 現代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使得體內血液中的膽固醇與中性脂肪異常增高。 血液中膽固醇量過多,會逐漸滲入血管壁,動脈因此變硬變脆變狹窄,
血液流通不量,容易誘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病變。 膽固醇有好HDL、壞LDL之分,
好的HDL會把多餘膽固醇送往肝臟,預防動脈硬化,
持續20分鐘以上的健走,有助分解燃燒體內中性脂肪,增加HDL的量。
  【預防治療糖尿病】   造成中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的原因多半是因飲食過量、運動不足和壓力, 而限制飲食量、減少積蓄在體內的糖分,         再用運動把存在肌肉內當做能源使用的葡萄糖大量消耗掉,就可降低血糖值。 美國《護理健康研究》刊載,
一天輕快健走1小時,對第二型糖尿病,有50%的預防效果。
  糖尿病患者特別要注意配速,同時最好隨身攜帶點心,補充能量防止低血糖。
  【健走避免脂肪肝】   研究人員發現,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環較好,
           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臟的眾多微血管末端,肝的代謝功能就好。

  【走出好骨質】   年紀愈長,骨質流失,骨頭裡面變乾變脆,就容易骨折或腰痛。 預防骨質疏鬆症其實不難,除了多攝取含鈣食物外,
運動不可減,健走更理想。 需持續的走,朝每天一萬步的目標邁進。
  【改善腰、肩、頭部疼痛】 平常行走坐臥你總是彎腰駝背?
頭部重量約佔體重十分之一, 由頸椎與覆蓋頸部到背脊的僧帽肌所支撐,如果駝背或姿勢不良, 僧帽肌的負擔過重,肩膀就容易僵硬痠痛。
最有效治療的方式就是健走, 因為健走必須抬頭挺胸、雙臂大幅擺動、大跨步前進,自然拉直背肌與僧帽肌。


【消除壓力,幫助睡眠、紓解憂鬱】 多用雙腳,能改善體內自律神經的操控狀態,
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切換更靈活, 有助於消除壓力,更容易入眠。
除此之外,任何一個常健走,喜歡步行的人都能滔滔說出這項運動的附加價值: 增進自尊、自信與樂觀。
    不過,有心臟病、氣喘或是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
健走時必須特別注意身體狀況, 一感到不舒服就要停止,膝關節較弱容易痠痛的人,也不宜快走, 不妨調整運動量,慢慢走、走久些,也是理想的運動。
   儲蓄健康儲金 
以往交通不發達的年代,每人每天約可以走上3萬步,
「健步如飛」是健康象徵,可是當今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簡單又方便的健步走,其實是亙古彌新的養生運動。 規律且持續的健走,就好像存入生命銀行的「健康生活儲金」, 你付出時間,生命銀行給的利息是更長的壽命。 現在繫上你的運動鞋帶,準備好你的心情,
跟著我們的腳步,掀起一番健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