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布袋戲-黃俊雄

雲林縣布袋戲日 黃俊雄演出觀眾爆滿

元月2日是已故布袋戲通天教主黃海岱111歲冥誕,也是雲林縣布袋戲日;雲林縣政府從上周五起至昨天,安排系列活動;昨天,五洲派的黃俊雄與史艷文更現身雲林布袋戲館現場演出,人潮爆滿,為爭睹大師風采,也追懷黃海岱傳承的布袋戲。
為迎接雲林縣布袋戲日並紀念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冥誕,縣府文化處安排布袋戲跨年系列活動,從去年12月31日起,推出木偶雕刻示範、環保戲偶製作等,布袋戲館也同時展出閣派布袋戲掌門人鍾任壁的經典收藏。
文化處長李明岳表示,雲林縣人文薈萃,尤其號稱布袋戲故鄉的虎尾更是臥虎藏龍、人才輩出,廟口文化是早期農業社會居民農忙的休閒活動,台灣布袋戲深入民間社會,在不同年代發光發熱,現在更是台灣文化的精髓。
首次布袋戲與交響樂的跨界創意演出,帶給民眾不同的體驗。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與TAE台灣藝術家合奏團合作,戲偶隨著音樂演出,時而跳舞、時而相互鬥鬧,民眾看得目不轉睛、哈哈大笑;小朋友不時轉頭向大人詢問,或隨音樂起舞。
60年代轟動全國的史艷文電視劇,原著真五洲掌中劇團回復早期的布景,並由黃俊雄1人飾演多角即興演出,更讓布袋戲館前人潮洶湧,掀起熱潮。


黃俊雄
1933年-),出身臺灣雲林縣虎尾鎮,是黃海岱的次子,並曾連任兩屆台灣省戲劇公會理事長。14歲起,隨父學習布袋戲。其作品《雲州大儒俠》是台灣電視布袋戲的經典作品。

黃俊雄作品賞析

觀賞黃俊雄布袋戲是多數台灣人共同的回憶,透過電視頻道播映不但使黃俊雄「轟動武林,驚動萬教」,也使布袋戲藝術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傳統劇種。
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代表作,也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無疑是《雲州大儒俠》。一九七○年《雲州大儒俠》在台視播出,立即風靡全台造成旋風,史艷文、藏鏡人、二齒成為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每當布袋戲播出時間,全國民眾就守在電視機前,造成全台用電量激增,電壓下降的情況,史艷文也成為學生心目中最偉大的「民族英雄」,於是引發立委質疑,指責黃俊雄布袋戲造成「學童逃學,農人廢耕」,有「妨害農工商正常作息」之嫌。
《雲州大儒俠》原是由黃海岱編自清代《野叟曝言》章回小說,黃俊雄加以發揮並推上電視銀幕,由於黃俊雄五音分明、言語俚俗,因此廣受觀眾喜愛。《雲》劇中腳色塑造非常成功,其中諸如溫文儒雅的史艷文、萬惡罪魁藏鏡人、老謀深算的劉三、蓑尾道人秦假仙、迷糊健忘的怪老子、憨厚直率的二齒等腳色,個個栩栩如生、神氣活現。當時流行歌曲都來自布袋戲插曲,連米粉、藥酒、餅乾、球鞋促銷,都結合布袋戲腳色代言才能暢銷;而藏鏡人、祕雕、蓑尾道人、孤單老人等布袋戲名詞,都已成為台語共通的詞彙。《雲》劇連演五百八十三集之後,黃俊雄再推出《三國演義》、《新西遊記》、《六和三俠傳》、《大儒俠》、《大唐五虎將》、《雲州四傑傳》等戲,其中《六和三俠傳》可謂黃俊雄另一代表作,劇中的六合善士常吟詩作對出口成章,反映黃俊雄的國學根基,六合的台詞「忍他、讓他、不管他、看他如何」,祕中祕的「順吾者生,逆吾者王」也都成為民眾的口頭禪,而賣唱生、老和尚、天生散人則分別象徵儒釋道三種人物,戲偶造型類似卡通人物,劇情老嫗能解雅俗共賞,觀眾倍感親切自然。而《三國演義》、《大唐五虎將》是根據歷史演義改編的劇情,卻能跳脫單調呆板的史實,活潑有趣地牽動觀眾的情緒。《新西遊記》則是民間流傳神怪小說,劇情行雲流水張力十足,腳色詮釋鮮活且趣味十足。
一九七三年之後由於推行國語運動、電視語言政策的影響,黃俊雄也曾推出《新濟公傳》等華語布袋戲,但效果並不理想。一九七四年黃俊雄被迫退出電視,螢光幕在蟄伏八年之後,一九八二年黃俊雄重出江湖,重新推出〈大唐五虎傳〉、〈六和三俠傳〉等戲碼,且運用科幻、特效技術,吸引年輕族群觀眾。此外黃俊雄也曾製作電影、唱片、錄片帶布袋戲,對台灣布袋戲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黃俊雄的布袋戲表演,內容通俗生動有趣,操偶技巧純熟;後場音樂融合傳統南北管曲調、台灣歌謠、西洋熱門音樂、日本流行歌曲,內容豐富多元;除其藝術成就外,黃俊雄無疑是台灣布袋戲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藝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